一、2010年和2011年工业经济走势预测(一)2010年工业经济走势辨析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预计2010年工业经济将保持复苏和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达到去年的水平。但由于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的变化,第四季度增速较前三季度有可能回升,工业增速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预计2010年下半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将快速增长10%左右,年增长率将超过15%。1.“内需强劲、增长较快”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回升、增长较快的趋势显著,而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仍然不存在。2010年,宏观调控仍以“强劲内需、快速增长”为基调,采取“凸结构、宽总量”的政策思路。
内需的快速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自2009年以来,国家帮助实施了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赶上了内需的缓慢快速增长,填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严重短缺的影响。1-8月,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同比增长26.5%。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492亿元,同比快速增长18.2%。目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于下降阶段。
虽然7月份呈小幅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下降上升趋势仍然显著,对消费快速增长的解释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出现衰退迹象,中国出口缓慢下降,创下新纪录。据统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事后有加强的趋势,而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低于整体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并没有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很大伤害。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的快速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替代投资的快速增长。
第一,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果逐渐减弱。2011年是本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的最后一年,也是10大产业调整和大力发展的规划期。各种资本投入会陆续完成,各种短期刺激政策也会陆续到期。投资将逐渐削弱对工业发展的必要促进。
第二,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诱导流动性,减少政策执行的可能性仍然不存在。8月份,CPI同比下降3.5%,比7月份增长0.2个百分点。CPI月度涨幅很难跌破3%。
第三,房地产市场监管集团政策的实施,说明国家打击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很大,之前可能没有一系列的政策放在首位。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将会增加,这将直接影响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将放缓。此外,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诱导产能不足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短期内也会对工业增速产生影响。3.世界经济衰退不明朗,人民币汇率贬值,结构调整放缓。工业出口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并不存在一定的变量,不受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各国金融压力、内生经济增长疲软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短期趋势来看,这种波动性不断扩大的贬值模式会增加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不会传递议价能力低的出口企业的利润。
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也指出,中国暂停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退税将是长期的,这反映了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暂停或降低其他“两低”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行业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二)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预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减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远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快速增长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与2010年高速快速增长相比,2011年整体工业经济将保持稳中有降的快速增长,增速有可能频繁回升到一定程度。
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快速增长模式会使工业产业的发展经常出现差异化的格局。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产业发展会减缓从数量扩张到质量和效率的转变,不同产业的发展会再次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弱化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将得到更严格的容忍,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往往会大幅反弹,产业波动风险加大。
第二,在持续的政策反对和市场需求下,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低加工产业未来将实现缓慢而快速的增长,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强,改善中国产业结构的努力不会逐渐显现。第三,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产等一些外向型产业,在未来完全恢复后,将再次面临调整。特别是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双重影响,一些企业在低端产品生产中的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迁移步伐不会放缓。第四,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业、家电、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往往呈现缓慢快速增长。
但由于居民消费偏好的惯性,消费品行业整体增速往往变化较大,可玩性较差。在短期宏观经济衰退和长期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未来不会出现分化放缓的趋势。一些经营粗放、竞争力强的企业会面临经营困难,被拖慢。
但具有核心竞争实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会改善,将面临并购大获全胜的战略机遇。二.政策建议(1)扎根扩大内需,引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1.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扩大投资市场需求。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西部地区大规模研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民生、科技等进行技术改造 同时,将减缓民间投资的创造和启动,提高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促进民间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有企业投资的“指挥棒”,成为钳制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恢复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2.制定完整的增加消费、增加居民收入的措施,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而落实增加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大力希望开发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之后采取财政补贴、免税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引领消费升级。
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减缓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拓展新的消费领域。3.减缓城镇化进程,实行提高居民收入与城镇化相结合,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需求和投资市场需求;通过税收、搬迁和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
(2)大力调整外贸政策,进而改善出口环境。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商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情况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贸易相关政策。大大改善出口环境2。
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后,减缓人民币汇率构成机制改革,协商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情况积极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出口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引领贸易结构乃至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3.大力带领企业放慢“返程”步伐,提高“返程”效率,及时逃离中国经济首次进入低谷的好机会。
大力带领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快“返程”步伐,不断拓展对外投资领域,提升战略资源控制和跨国经营能力。(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尽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和龙头产能淘汰,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门槛的约束作用,努力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龙头产能。严格控制“两低”和产能不足行业的新项目;加大产能领先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促进产能领先企业职工再就业,大力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行业分类指导,反对和希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设备;加大资本投入,加强R&D的金融引导,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进行应用和推广,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 (4)减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大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理解并实施《国务院关于减缓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尽快制定有关设施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减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尽快构成新的增长点。第一,强化自律R&D能力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反对并希望中资企业自律R&D、自律发展,重点关注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集中人力财力,实施重点研究成功,争取在重点领域获得最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构成产业化。第二,大力推进参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提升国际分工合作地位,大幅提升与跨国公司的分工合作水平,引领跨国公司将其R&D和重点生产领域转移到中国。第三,反对内资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兼并,减缓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内资企业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驱动力和示范效应,保持竞争机会。
本文关键词:开云app官方入口下载,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预测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方入口下载-www.xmzxjq.com